以下文章来源于战史堂 大旗策略,作者战史堂
在前几天介绍 6604 型猎潜艇的文章中提到了关于苏联与新中国签订的援助海军建设的协议——《关于海军交货和关于在建造军舰方面给予中国以技术援助的协定》。
有读者私信堂主,这份协议里面还有重量级的舰船,堪称人民海军早期的当家门面—— 4 艘 6607 型驱逐舰(简称 07 型),希望堂主能够讲一讲它们的前世今生,今天堂主的文章就安排上。
▲中国海军第一代四大金刚。
首先来说说这个援助协定,我国从建国之初就开始跟苏联谈判援助问题,中间又爆发了朝鲜战争,因此关于海军的协定直到 1953 年 6 月才确定下来。
协定里主要有 3 条规定,一是在 1953 年到 1955 年供应的成品舰艇、武器和其他物资;二是关于 1955 年前应提供的半成品舰艇及舰船材料;三是关于供应的舰船技术资料,及苏方派遣专家来华和代为培训中方研究生。
援助协议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进口 4 艘"自豪"级驱逐舰,每艘相当于当时 17 吨黄金的价格。更主要的是这 4 艘舰已经服役十多年了,属于二战前的技术水平,旧舰卖高价,有种被宰客的感觉。
▲苏联"自豪"即驱逐舰,起源于二战前。
其实早在 1953 年初,海军副司令员罗舜初曾电告周总理和萧劲光司令员:"苏联出售的都是废铜烂铁,而且要价奇高!"萧劲光司令员回电:"废铜烂铁也要!"
坦率地说,在斯大林时期苏联提供的武器相对落后,很多是二战的淘汰货,而且价格并不便宜,跟美国及其盟友相比,的确不太厚道。不管怎么说,中国第一支驱逐舰部队即将成立,对人民海军来说是质的飞跃。
先来介绍一下苏联"自豪"级驱逐舰大旗策略,它可以追溯到 1930 年代后期。当时苏联为了开发更小更便宜的驱逐舰,在意大利的帮助下推出了"自豪"级。
"自豪"级首舰开工于 1936 年,1938 年 12 月 23 号完工,长 112.8 米,宽 10.2 米,吃水 4.8,使用 3 台锅炉,提供 48000 马力,最大速度达 38 节,在 19 节时续航为 2720 海里。
在武器配备方面,它有 4 门 130mm 主炮、两门 76.2mm 副炮,2 门 45mm 防空炮,两挺 12.7mm 机枪,两座三联装 533mm 鱼雷发射管,居然还可以重新装填一次。
此外还配备了 60 枚水雷和 2 个深水炸弹发射架,备弹 25 枚。该型舰还装备了声呐,但是非常鸡肋,速度超过 3 节时基本上就是个摆设了。全舰战时人员编制 236 人。
总的来说"自豪"型驱逐舰中规中矩,共建成了 29 艘。虽然比不上传统海军强国美英日,但是在近海执行巡逻、护航任务是足够了。
苏联从 1949 年开始对几艘"自豪"级进行大修,以保持最佳的状态出售给我国。1954 年 10 月 13 号上午 9 时,两艘"自豪"级驱逐舰、2 艘扫雷舰、2 艘潜艇组成的舰艇编队,徐徐驶进青岛港。
1954 年 10 月 26 号,这两艘驱逐舰正式交接给人民海军,被重新命名为 201 "鞍山"号和 202 "抚顺"号。
▲"鞍山"号早期照片,中部装备的是两座鱼雷发射管,后来舷号改为 101。
"鞍山"号的前身名叫"列什切里内依"(意"记录")号,它于 1941 年服役,被分配到太平洋舰队,还曾经担任过旗舰。"抚顺"号的前身名叫"列齐威"(意"尖锐")号,它于 1942 年 8 月 16 号服役。
1955 年 6 月 28 号大旗策略,第 2 批两艘"自豪"级驱逐舰抵达青岛。原"列兹基"号被命名为 203 "长春"号,原"列考耳特内依"号被命名为 204 "太原"号。
在苏联方面的指导下,通过半年多的训练,我军官兵基本掌握了操舰基本,开始执行战备值班任务,这 4 艘 07 型驱逐舰被称为"四大金刚"。
这 4 艘驱逐舰刚入役的时候,还保持着苏联的武器装备,随着我国军事工业的发展,舰上开始换装国产武器,比如辅助火力就换装成了 4 座 61 式 37mm 火炮。该炮相当经典,是我军装备数量最多的一种舰载防空火炮。
▲ 204 "太原"舰,注意前炮的炮盾向后延伸,阻挡后面火炮的火焰风暴。
▲"鞍山"号的模型封绘,注意还是老舷号 201。
此外我军还加大了深水炸弹和水雷的数量,深水炸弹轨增加到 8 组,水雷最多能携带 100 枚,可以在 12 小时内完成有效的雷区布置。
在电子设备方面,07 型驱逐舰有 1 座"十字鸟"对空警戒雷达,1 座"海王星"对海警戒雷达,1 座"方结"(352)导弹制导雷达(后换装)、1 座"尖塔"式炮瞄雷达、1 座"滑雪杆"敌我识别雷达。
相对与美军的"弗莱彻"驱逐舰,07 型驱逐舰虽然性能比不上,但是对阵周边海军势力还是绰绰有余的。
▲四大金刚的侧面图。
到了 1960 年代,导弹开始上舰,主要武器从火炮、鱼雷往导弹转型。人民海军领导决定跟上时代步伐,在"鞍山"号上试点。
为了安装导弹发射架,"鞍山"号拆除了一门舰艉的 130mm 火炮和后方的鱼雷发射管,装备了刚刚定型的"上游一号"导弹(仿制于苏联544舰舰导弹,即"冥河"导弹)。
该导弹长 6.55 米,弹径 0.76 米,翼展 2.41 米,全重 2 吨,战斗部重 510 公斤,射程 50 公里。该导弹最出名的战果便是埃及击沉以色列 1710 吨级的"埃拉特"号驱逐舰。
▲我军战士正在装填反舰导弹——中国版的"冥河"导弹。
紧接着"抚顺"号开始改装,这次拆除了后部的两座 130mm 火炮和两座鱼雷发射装置,安装了两座双联装回转式 "上游一号"导弹发射装置。
"抚顺"号的改装工作于 1969 年 5 月完成,其余 3 艘舰也按照此模式进行改装,陆续于 1970 年 1 月完成。
四大金刚服役后,先后参与了多次重要演习和检阅,还曾在 1962~1963 年与美军驱逐舰"狄海文"号、"格里高里"号、"弗兰克 . 诺克斯"号、"布鲁"号实弹对峙,逼退了美军驱逐舰。
20 世纪 70 年代初,四大金刚一直是中国海军最大的水面战斗舰它们一直服役至 90 年代,堪称世界上服役时间最长的驱逐舰。
▲"抚顺"号进行导弹驱逐舰改装。
▲ 103 "长春"号。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设备船体的日益老旧,四大金刚逐步退出现役。1989 年"抚顺"号退役,1990 年"长春"号退役,1991 年"太原"号退役,1992 年"鞍山"号退役。老兵不死大旗策略,只是凋零。
倍悦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